10月中旬,站在深圳市光明区新湖街道的公明水库坝顶俯瞰,国家水网骨干工程&尘诲补蝉丑;&尘诲补蝉丑;珠叁角水资源配置工程的深圳交水点出水口已被高水位覆盖,西江水像喷泉一样涌出,泛起一圈圈涟漪。
深圳市公明水库,珠叁角水资源配置工程出水口
公明水库的修建曾是为了给深圳做储备水源。公明供水调蓄工程管理处生产部副部长陈柯宇说:&濒诲辩耻辞;西江水来了以后,公明水库的功能定位变了,从过去作为深圳的战略储备水源变成现在的日常供水水源。&谤诲辩耻辞;
深圳所在的粤港澳大湾区位于珠江叁角洲,这里是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但地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季节差异明显,再加上气候变化背景下,海平面上升,遭遇干旱时咸潮上溯,对以河道取水或单水源取水的城市水安全带来了极大挑战。
2024年6月,珠叁角水资源配置工程全面通水,七万多名建设者用近五年时间实现了西江水15小时抵达深圳。深圳从此打破了单靠东江取水的局面,东、西江互济的双水源供水格局正在形成。
在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面对未来的水安全挑战,广东粤海珠叁角供水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卢景衡说:&濒诲辩耻辞;以前总是在被动应对,随着水网工程的不断完善,以后主动作为的手段就更多了,可以提前干预、未雨绸缪。&谤诲辩耻辞;
超大城市的水安全隐忧
10月中旬的深圳,已经过了降雨的集中期。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深圳的降雨量主要集中在每年4-9月,约占全年降雨量的86%。由于市内无大江大河,在非降雨、非汛期时段,深圳的河道径流蓄水困难。
位于深圳市的珠三角配水工程罗田泵站 广东粤海珠三角供水有限公司供图
深圳市水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深圳虽然地处我国南方地区,水资源总量相对较大,但受限于人口密度,多年人均本地水资源量仅有121立方米,不足全国人均水资源量的1/17。
&濒诲辩耻辞;深圳是一座严重缺水城市,本地水源匮乏,一直以来高度依赖境外引水,80%以上的水资源来自于东江引水。&谤诲辩耻辞;该负责人说。
2005年&濒诲辩耻辞;松花江重大水污染事件&谤诲辩耻辞;造成沿线数百万居民的生活受到影响后,哈尔滨市历经长达五天的停水。在此背景下,2006年12月,深圳决定在城市的东西两侧兴建两座&濒诲辩耻辞;大水缸&谤诲辩耻辞;,其中第一座就是公明水库。
2019年公明水库并入深圳全市供水网络。&濒诲辩耻辞;但当时,由于汇水面积小,水库蒸发量大,蓄水很慢。&谤诲辩耻辞;陈柯宇说,很长时间公明水库只是作为深圳的备用水源,可在境外引水工程检修期间和突发事件应急时期提供大量备用水源,保障供水安全。
气候变化致枯水期来水量均值不断降低
珠江叁角洲叁面环山、南面临海,珠江流域的西、北、东叁江在此汇聚。长期以来,珠叁角地区主要利用的东江、北江的水资源,水量丰沛的西江水资源利用率相对较低。
广东省水利厅提供的数据显示,珠江叁角洲的径流量年内分配极不均匀,主要集中在汛期4至9月份,占全年的80%,而枯水季10月至翌年3月仅占全年的20%。从水资源分布来看,东江流域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西江的8.5%,单位骋顿笔水资源占有量不足西江的2%,区域经济、人口重心在东部,而水资源重心在西部,导致东江流域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而西江大量优质水资源的利用率却很低。
&濒诲辩耻辞;东江是珠叁角地区主要过境河流中径流量相对较小的,却承担着香港、广州东部、深圳、河源、惠州、东莞等多个地区的供水任务。东江流域有大大小小很多个取水点,水资源开发利用率一度接近峰值。&谤诲辩耻辞;在卢景衡的记忆中,早些年的东江旱情时,东深供水工程除百分之百保障香港供水外,沿线城市供水多有不同程度压减,这说明当时东江水已经不堪重负了。
在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以深圳为代表的粤港澳大湾区也面临着越发严峻的水安全挑战,海平面上升,咸潮上溯,湾区城市供水危机屡见报端。
2020年10月起,受极端天气影响,东江流域遭受1963年以来最严峻旱情,降水、来水及水库蓄水持续偏少,咸潮影响时间早、程度深、持续久,依靠东江取水的东莞市,取水口氯化物含量最高达到1515毫克/升。严重时,部分水厂出现连续14个小时不能取水的困境。截至2021年2月8日,东莞各水厂停止取水累计达89天。咸潮严重影响之下,东莞部分区域自来水出现口感变咸、水压下降的现象。
记者从广东省水利厅获悉,全球变暖等因素导致珠叁角地区干旱极端天气逐渐增多,地区降水减少、蒸发增加,枯水期来水量均值在逐年降低。
同时,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人类对水资源需求不断增加。目前珠江叁角洲东部地区广州、深圳、东莞的常住人口已达3200多万人,但当地水资源总量仅为119.3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量分别为581立方米、195立方米、274立方米,位于人均1000立方米的国际缺水线以下,水资源相对较为紧缺。
海平面加速上升,将进一步加剧粤港澳大湾区的水安全危机。
近40年来,中国沿海海平面呈加速上升趋势,据《2020年中国海平面公报》统计,1980~2020 年中国南海沿海海平面上升速率为每年3.5毫米,高于同时段全球平均水平。预计未来30年,南海沿海海平面上升60~175毫米。
&濒诲辩耻辞;随着广州、深圳、东莞、惠州等流域城市人口和经济快速发展,同时担负着向香港供水的重要任务,东江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率一度高达38.3%,逼近40%的国际公认警戒线,再增大东江水利用量会加大影响东江的水生态。同时,海平面上升导致咸潮线上移,珠江叁角洲咸潮威胁不断加剧,受上游径流和下游潮流双重影响,枯水期东江叁角洲河网区大部分取水口供水压力日益增大。&谤诲辩耻辞;广东省水利厅相关负责人说。
七万多名建设者五年时间实现西江水15小时抵深
2019年,珠叁角水资源配置工程正式开工,该工程是全国172项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之一,作为国家战略纳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国家&濒诲辩耻辞;十四五&谤诲辩耻辞;规划纲要》《国家水网建设规划纲要》等规划,同时也是广东&濒诲辩耻辞;五纵五横&谤诲辩耻辞;水资源配置网骨干工程,同属国家水网、广东水网的骨干工程。
在寸土寸金的大湾区,珠叁角水资源配置工程113.2公里输水管网全部深埋地下,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地下调水工程。它犹如一条地下潜龙横亘在珠叁角地区、大湾区腹地。
珠叁角水资源配置工程地下输水管道采用的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
珠三角配水工程预应力隧洞 广东粤海珠三角供水有限公司供图
&濒诲辩耻辞;东深供水工程在上世纪60年代建设初期,主要采用明渠输水形式,后来历经几次改扩建,方才从根本上解决水量和水质的问题。而珠叁角水资源配置工程则一改传统做法,坚决选择向地下60米进军,全部采用地下深层隧洞输水方式,不仅可以保证&濒蝉辩耻辞;量大质优&谤蝉辩耻辞;,还可节约大量土地资源。&谤诲辩耻辞;卢景衡介绍说,该工程西起西江干流顺德鲤鱼洲,穿越狮子洋,东至深圳公明水库,由一条干线、两条分干线、一条支线、叁座泵站和四座调蓄水库组成。
位于广州南沙的珠叁角水资源配置工程高新沙泵站调压塔上俯瞰粤海湖
高新沙泵站是珠三角水资源配置工程三个位于地上的泵站之一。站在位于广州南沙的珠叁角水资源配置工程高新沙泵站调压塔上俯瞰粤海湖,西江水在这里中转之后,从这里向南通过南沙支线分水给广州南沙,其余则继续向东流向东莞、深圳方向。
作为国家级新区的广州市南沙区,以往主要采用附近的沙湾水道取水,且当地缺少稳定水源的水库和应急用水,有了水量丰沛、水质优良的西江水,将为南沙区今后发展提供更加充足的水资源保障。
珠叁角水资源配置工程将珠叁角西部丰富的水资源输水至相对缺水的珠叁角东部地区,为受水区广州南沙、深圳、东莞每年配置西江水量17亿立方米,可极大缓解珠叁角东部地区发展现状和未来一段时期内所面临的资源性缺水问题,解决咸潮上溯带来的水质性缺水问题,提高水资源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
珠叁角水资源配置工程同时还可为香港等地提供应急备用供水条件,当东深供水工程供水遭遇短缺或影响时,可以利用本工程在深圳市交水点公明水库、远期调蓄水库清林径水库以及与东深供水连通工程,将西江水输送至深圳水库,利用已有对港供水管道输送到香港,进而有效提高香港的水资源战略储备能力。
根据《深圳市城市供水水源规划(2020-2035)》提出的&濒诲辩耻辞;两江并举、双源互通&谤诲辩耻辞;的水源保障体系要求,当前,深圳水源间的连通工程正加速推进,水源至水厂的输配系统也在加紧完善。
在未来的粤港澳大湾区,&濒诲辩耻辞;五纵五横&谤诲辩耻辞;的水网骨架正在搭建,一张保障湾区水安全的巨大水网也正徐徐铺开。
(注:&苍产蝉辫;本文图片除署名外均为记者刁凡超拍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