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越来越多的城市公园实行24小时开放,有效满足了多种人群的休闲需求。不过,公园不能简单一开了之,管理要跟上,亟须防范声光污染扰民、破坏生态等新问题。
公园是人们亲近自然,开展休闲、健身、游憩和文化活动的重要城市公共空间。公园24小时开放,为人们提供了一个随时可以逃离喧嚣、寻找宁静的地方。但公园24小时开放也带来了一些新问题,比如深夜歌声、乐器弹奏声等令紧邻公园的小区居民不堪其扰;不恰当的灯光照明设施造成的光污染,干扰了公园内动植物的生物节律。某城市的市民服务热线12345投诉统计显示,一些紧邻小区的公园24小时开放后,出现了投诉增多的情况。
要让24小时开放公园真正造福百姓,关键是要精细化管理,以有效平衡公园开放与周边噪声、灯光污染之间的矛盾。
面对各种可能出现的问题,政府和园方应采取针对性措施。比如,制定具体可操作的开放方案和管理制度,明确管理要求和责任,制定游人游园规约,通过多种方式广而告之,强化市民规则意识,倡导文明游园。在醒目位置公布公园监督服务电话,方便游人随时反映问题。依托12345、12369、110等服务举报热线,建立24小时公众投诉机制,对投诉的噪声、光污染等问题,及时加以处理。加强夜间巡逻,及时发现和劝阻扰民行为。
具体针对噪声扰民问题,推荐夜间以散步、休憩等相对安静的活动为主,晚上10点后禁止使用乐器、音响器材。在醒目位置安装噪声监测系统,实时、直观地显示噪声数值,方便游人自我约束和管理人员监管。有了监测系统,人们在跳广场舞时通常会自行调低音量。若有时没注意,噪声高于70分贝时,可安排工作人员前往提醒调低音量。针对光污染的问题,公园应合理布设光源,每天22时后减弱灯光,只开启单侧路灯,既不妨碍周边居民的生活,也照顾到园内的动植物。
透过公园24小时开放,从更高的视角来审视,城市管理的新举措在为一部分人创造便利的同时,如何兼顾另一部分人的利益及环境影响,以充分平衡不同群体的不同需求和利益,已成为一个重要课题。从限时入园到全天开放,公园的公共价值得到进一步释放。面对出现的新问题,只要动脑筋,总会有新的办法去解决。
编辑:刘秀凤